你可以想象自己很重要,但更要尊重别人也有这个权利

明朝罗念庵中状元之后,每天都很得意,罗妻想劝他低调点,便问他几年一个状元?罗答三年一个;罗妻说,那没什么了不起啊,何必总是记在心里呢?

按现代人的理解,大概是罗妻担心丈夫沉浸在喜悦之中,忘了考功名的初心。

不过,功名这种事,古往今来真没几个人能忽视它。罗也很诚实的跟别人承认,至少有十年时间,心里头放不下“状元”这个名号,真是太特么傲娇了。

罗是大才,也只有“状元”才值得他如此喜悦;像我们这种市井百姓,其实非常容易就有喜悦的理由。

比如开微信公众号码字的,阅读数达到10万+要不要纪念一下?有人打赏了十元八元的是不是要炫耀一下?

再比如开公司创业的,拿到天使、A轮的,要不要发个新闻稿宣传一下?

甚至连职场混不下耍辞职的,也要写个公开信来给“大家”一个交代……

值得喜悦的原因,有时候是一份名气,有时候是一份成绩单,更多的时候只是自己的一份想象,于本人很是受用。

不同的是,依照每个人的社会地位或成长路数,这种想象会被无视或者放大,有人自视高人一等无外乎这类缘由。

值得鼓励的是,正是这份于本人受用的想象促进了每个人的成长、进步,甚至成功,没了这份想象并不是什么好事,这点大家应该都能够理解。

只是,很多人赞成自己拥有无数的想象,却容不下别人也有半点。这才是今天各路人马喜欢乱扯狗逼不干实事的问题所在。

要举例子么?只要对照朋友圈热点,就能懂了。

有没去浮降躁的药

桌上那本用扎克伯格做封面人物的《商业周刊》,买来有三四天了,不过是随意翻了一遍。搞笑的是,与此同时,我正在犹豫要不要在App Store为它买单。

另一方面,我也在不断刷新朋友圈或订阅号里的所谓自媒体作品,那些文字多半让人失去耐性,作者们试图塑造出一个思想上的巨人,虽然字里行间找不到半点有用的建议。

而少有的一些有价值的内容,却有着不同版本的表述和署名,让人雾里看花,不清楚真理究竟掌握在谁手里。

所以,对读者来说,信息爆炸之后,不仅是信息麻木,更让有价值的信息得到变现的机会,一定有人在内心里呼唤更纯粹的观点分享。这让我对“虎嗅估值1.5亿”的传言半信半疑。我相信中国一定会有这样的媒体出现,但我也相信,它肯定不是现在的虎嗅。

从这点上说,我不喜欢的虎嗅与我喜欢的阿森纳倒有几分相似,看似高大上,实则只是一介屌丝,薄命的很。

大半个赛季都高居榜首的阿森纳,到了三月,已沦为为欧冠资格而战。但枪迷们不愿意承认这点,甚至对三线奖杯仍存在不切实际的幻想。阿森纳的屌丝格局,在于球队没有自知之明,不敢承认自己的真实实力只能应付一条战线,并且勇敢的向球迷说出来。

而中国媒体们的屌丝属性,无非是拿着吃白菜的钱,操着卖白粉的心,但实际上只能使出喝白开水的力气。

媒体们之所以自不量力,是因为他们之间从来只是互相比烂,从未设置过什么底线。这该有多么讽刺?这样的媒体的确也难有洞察,更谈不上如何指导社会前行。若要开个药方给他们,至少得先去浮降躁了再说。

至于阿森纳,也得少几个“世界级”的球星,多几个有血性的斗士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