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拉瑞对话平克:对哲学的需要

在哈拉瑞的个人官网(ynharari.com),有一段他与平克的对话,谈论今日人类境况与生存威胁。

平克认为,从数据上看,近几十年来,社会在渐进式进步,未来可期。哈拉瑞觉得,尽管人类境况处于历史最佳水平,但仍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而且,人类境况可能正在往糟糕的方向前进。

二人对核战争、气候变化等问题,与多数人看法一致。但哈拉瑞强调,比起这两样,AI是威胁还是机会,人类之间尚无共识。哈拉瑞认为,AI的问题在于,AI自身尚不优秀,但人类的能力更为糟糕。好比我们相信天气预报,不是因为天气预报有多准确,而是因为人类靠直觉给不出答案。他判定,人类会在不知不觉中,让渡权利给AI。想想我们做饭,用柴火灶还是电饭锅,从不觉得这种选择会挑战自身生存,对不对?

那要不要尝试理解和指引这种让渡?哈拉瑞认为,这个世界越来越多的重大问题,都与科技和技术进步以及对科学的理解有关。他觉得现有的哲学思想已经不够用了。他期待出现更强大的哲学框架,以指引21世纪的人类如何行动。

平克是认知心理学专家,哈拉瑞是历史学家。从二人已经出版的书来看,平克更关注个体的行为,而哈拉瑞更具上帝视角,哈拉瑞不如平克那样在乎“瞬间”。

平克怀疑,人类行为是否可被AI操控?这需要结合场景来理解。看看我们在淘宝上买回多少不实用的商品,就知道人类有多么的不理性,以及多容易被影响。广告影响消费,谎言影响立场。我们生活在立场之中,也许,人类的理性来自虚构。

对照几个月来发生的种种,我想,人们对待相同事物的不同态度,便是各自信奉的哲学。它包括角度、态度、价值观,甚至意识形态。这段对话,触动我的思考。困惑在于,我们的欲望和观点,是发自内心还是被他人牵动?

对此,我可能一直存有误会。说实话,如果有个机器能给我答案,我是愿意听一听的。

当然,二人对话的高度和深度,绝不是我说的这样肤浅。若有兴趣,请自行移步欣赏。

作者:朱芳文/咖啡爱好者媒体 kaweh.net 出品人

咖啡、足球、鲜花和情怀

魔都咖啡展第一天,领导去看了一圈,说没去年办的好,因为没见到什么好看好喝的速溶咖啡;还说韩国人挺牛掰,先做出了“那”台机器;又说挺为我感到骄傲的,因为韩国人做出来的,是我曾经想过的;我也挺为自己骄傲的,有这样的一个领导,就是做成白痴也不会太自卑。

她说话的时候,我在一个微信群里默默地领走了三个红包,一个是我的,另外两个是打赌中国队不输伊朗的赌注,因为我喜欢的球队总是毫不例外的输球,所以,如果想自己不输,只要赌她输就好了。

领导其实不关心咖啡。她说喝咖啡可以,但是勉强去评价她就做不到了;她也不关心足球,她只是很关心我,请我看球的时候,不要一惊一乍,免得她睡不着让我难过。

我其实并不关心足球,除了阿森纳和温格,反正别人家比赛总是好赢,反正别人家球星总是争气,反正别人家主帅没温格帅,反正别人家球队都是拜金之流乌合之众。

我甚至好久没去过正经的咖啡馆喝一杯正经的咖啡了。上次约了一位年纪比我小很多的老师,在折叠的南昌路店,喝了一杯耶加雪菲,聊的话题却是包月鲜花和花业黑幕。

除了店家从日本淘回来的咖啡杯让人印象深刻之外,我就沦陷在“99元包月鲜花是作死”的论断里。情怀这种事情,真是因人而异的。

对照我的咖啡、阿森纳和鲜花,好像是有点情怀的,不然为什么都过的那么惨淡无力呢?

道德赌局

有人生大病了,经济条件不好,不得已在网上求助。一位好心人看见,口头应承捐钱。按常理说,病人私下致意感谢这位好心人,然后坐等款项到帐治病救人便算合理合情。但病人若在捐款尚未到帐,便拉出这位好心人做公开答谢:某人答应了,要捐多少钱给我治病……除却病人想让全世界都知道他很感恩这份捐赠之外,这事是否还有那么一点不合情呢?

万一好心人事后反悔,不想捐或者少捐该怎么办?万一好心人回家与家人商议后被反对该怎么办?病人接下来要怎么处理才好?说好心人的不是,耍了他一遭?或者骂对方不守信,承诺捐5000,结果只拿出500?然后再将这种种理由说成一个新故事去警醒其他关注此事的人?

有没有想过症结出在自己身上?若不是急不可待的公开,若不是没从好心人的角度去替他设想几种可能会发生的状况,若不是没抱着感恩心去对待每一个给你关注但不一定就能给你帮助的人,病人是不是能少掉许多烦恼呢?

是的,没钱不能看病,病不好人就会倍受折磨,所以希望有人帮助,而那钱必须是真的有了才能解决问题……

于是,这钱“有没有”就变成病人担心的重点。既然有人肯认捐,就难免担心下若这捐款不能到位该怎么办,那公开捐款人对病人的承诺就成了必要,既能限制捐款人,督促他兑现承诺,也能帮捐款人成就一个好名声。于道理,也没什么不妥,对吧?可是,这分明就是一个把道德当成赌注的局,在人情上,又是显得多么无情而冷酷呢!

每一个求助于人的人,该有一颗真诚的感恩之心!不懂得感恩必然只剩下自私,倾向于己有利的一切选择。那样的人,帮了真有什么意义么?救活一副皮囊,却腐朽了一群灵魂。

疾病或困苦能让人丧失理智,但不可丢掉尊严,也不该放弃对他人的基本尊重。这些都是输不起的道德。

其实她可以不那样做

人在犯错的时候,总习惯的找一些借口来获得原谅。如果是真心的想请求原谅倒也罢了,但大多数人都只是希望自己不要理亏,至于对方的谅解与否,谁TM真的在乎呢?

三个月之前,我代老板将一套房子租给一位女士,她带着一个两岁多点的小孩,从言谈举止中能看出有点神经质,我怀疑这又是一段不幸的婚姻或者类似的其他。便自作同情,以这位女士期望的条件将房子租给了她。包括低租金、付一押一、一月一付等等,甚至还帮她换上了新的灶具。

三、四天之前,收到她的一条短信,大意是她已经搬出那房子,且上个月的房租并未如约打进老板的帐号里。按照她的逻辑,她住了三个月,所以包括押金,她并没少付。这让我无语,也自觉对她的“同情”有点讽刺。但事实既然如此,只想赶紧要回钥匙,好尽快把房子再租出去。

但操蛋的事出现了,接连两三天,打了几十通电话,发了N条信息,无论是用座机还是手机,这位女士始终不肯接电话,也不回信息。这让人有点恼火,但又无可奈何。

这事让老板都觉得好笑,怎么会有这种素质的人呢?

其实她可以不那样做。她只需要去一次中介公司,把钥匙交回,将这个月欠奉的水电煤费交齐,不就可以不要让人对她产生厌烦吗?

我只是用“她”来举个例子,因为“她”本身不值得我在这里抱怨,比她更烦的人多的是,随处可见。我想说的是,做事越简单越好,不要总想着为自己找借口,去做,去做到别人不拿你当借口就好。

端午节快乐!

在端午节祝福朋友们节日快乐显得不够庄重,因为这个日子与“怀念”有关。我们所有的怀念都应建立在悲情之上,我们是一个有着悠久忧郁历史的传统民族。

南朝吴均(梁)在《续齐谐记·五花丝粽》里记载:“屈原五月五日投汨罗水,楚人哀之,至此日,以竹筒子贮米,投水以祭之……”意思是说得不到朝廷重用的屈原,眼见国家衰亡而无力回天,只得以死明志。

在后人看来,屈原或忠或愚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都还记得有这样的一个人,有那样的一件事。人与事对一群人的教育应比知道一个人的对错更加重要。

但后人只是知道其重要,并没有从中学到什么。比如为官者的责任心,你只见过畏罪潜逃或自杀的,有见过因为做不好事情而自裁的吗?再或者围观者的包容心,你只见过里三层外三层的冷血旁观别家喜丧,有见过因为价值认同而悲喜的吗?

所以在今天来反思自己是一定没有错的。

想想我们为社会做了什么,社会才会如此对待我们,或许这个节日才有纪念意义。

负负循环

物理课上说负负得正,可是社会学里没有这种解释。在我们的生活中,负面的东西越多,人的精神也就会越紧张,什么?负面的东西多到最高值,人也就不紧张了。或许对,除非他挂掉了。

所以说,我特别害怕这种“负负循环”的事,稍有一点苗头,我便抵制,抵制不了,我便逃掉。实在是逃无可逃之处,还得换个思路去想解决的办法。要不然,等待自己的就是死路一条。

有人说“我很压抑”,其实他的意思是想表达看到那些比自己优秀的人而显得不自信。牵强点来看,“我很压抑”也意味着一种浪费。对自己暂时的消遣或许可以,一旦有了痕迹,留了阴影就显得过头了。

简单说,我不喜欢将我认为错的事继续做下去。除非你能告诉我,我看错了。

元宵节快乐!

我忘记了去年的元宵节有没做什么特别的事,我也忘记了这之前的很多年的元宵节是怎么过的,自从来到这个城市之后,元宵节于我来说似乎成了一个比西方节日更远的日子。

我想强调的是我还在家里的时候,至少这个日子会吃点汤圆、或者去公园里看看灯,或者跟外婆围着收录机听上一两段黄梅戏。当然,这些事情现在也可以做,虽然这是两种感觉。

我不喜欢同一件事情有两种感觉,那不符合我的记忆,我不是一个情商和智商都不错的人,让我费力的记起某种感觉要比让我适应多种不同的感觉简单一点。当一些感觉不对味的时候,我只好选择不去做它。这算是怎么一回事呢?

不废话了,借用这段黄梅戏来祝福各位朋友元宵节快乐!

我回来了

两个小时之前,我走出了上海火车站。出租车师傅笑着说,这回家过年像打仗一样。师傅是崇明人,说自己现在好了,要是回家的话开个出租车就搞定了,就算不开车,搭一个小时的公交也很轻松。师傅没问我从哪里来,我也不想多做解释:拜托,安庆那个狗屁地方,经济落后就得被人排挤。好吧,我属于那种嘴碎的围观者。

我回来了,我很高兴。尽管今天早上,我还对着门前那片树林感叹,又要等到一年之后,才能回到这片可以自由呼吸新鲜空气,把鸟鸣虫嘶看成品质生活的乡下来。过去,我们从这里离开的时候,带着的那些记忆,如今都渐渐淡了,换了另一种心态和另一种眼光重新打量这个地方,还是有不好的方面,但好的方面是我们学会了珍惜?(算了吧,或许你会说,如果你在外面赢得了财富,你还会这么诗情画意吗?)是珍惜还是有保留的造作,我分不清楚。

但我回到上海,我也很高兴。我总说这是一个相对比较公平的地方。但于我最公平的地方在于,我可以离开很远很久很长的时间、空间,我将自己放在另一个世界里重新雕琢,我期待这是一个不一样的人,不仅仅有你想要的,也有你做不到的。我坚信这个,所以会回来这里。你呢?坚信什么?

相见不如不见

上回见过某人之后,有种相见不如不见的感受。如今,这种感受越发清晰,似乎在告诫我什么,我知道,我只是脑袋里的糟糕事太多,多到没有时间和空间留些正经东西,好赖不顾的瞎想让我浪费了大好光阴。

那天在车上望见了我最想念的那位老师,他骑着摩托车从车边路过,我却不好意思打声招呼。这又是为了什么?我没明白自己的一些行为与我思我想的差距。我所想的与我正在做的,往往有“戏剧化”的巨大差异,我是一个言不由衷的人么?我不知道。

想着今日要去的同学会,又多想了一点点。到底是不够包容或者是不够开放,总回想起好多年前的自己,难道还想把自己带回到那个自我封闭的时期吗?好奇怪。

我是说我原本不需要那样这样,但却偏偏会那样这样。我的自制力究竟会有多差,我还不是很了解。

有一天我突然觉得形式并不重要。我是说在这之前,我觉得每天五点多起床,是一个好习惯,但是没能想清楚起床之后做点什么,就是坏事。如果适当安排下,比如锻炼半个小时,或者写字半个小时,或者阅读半个小时,那就是于我最大的一件好事。而我又觉得形式不重要是说,如果我想写点什么抒发下心情,其实蛮可不用计较有几多人知道,写在博客里的应该是轻松点的事,虽然我渴望更多人来了解我,但博客未必是唯一的方式,对不对。

当然,我的这点杂念并不会影响我去做点什么,我只是知道了而已。知道对我来说很重要。

杂一杂二

当我习惯性的浪费一个小时之后,我才发现自己什么都没做。

其实也不算是什么都没做,我大概浏览下数十篇新闻,回复了两条微博,访问了几个博客站,为几个博友添加了友情链接。
这些都算是浪费时间,也许是吧。

今天我打算用这样一句一句的前后不一定连续的话来写篇文字,只是想证明今天多少有点与往日不同。
不过天天都有不同,我每天都能找到高兴或者伤心的理由,但我选在了今天要做这样无厘头的事情。
懒懒的写点无拘束的话,发点小神经的牢骚,做点有产的梦,回到一些不谙人情世故的情绪里。
回想下昨天买包香烟去地下室请工人们帮忙做点事的经历。那也是学问。有学问的地方就有快乐。

翻墙上facebook,想了解点新玩意,墙也被墙了,一时站在墙外,突然有种坐牢的感伤。
只好去墙内的别的网站,看了一些不该看的东西。
什么怀宁高河的儿童铅中毒,拿个环保局长替罪有什么用?
什么广州要通过提高用车成本来解决交通堵塞问题,难道政府的本职不是该创造条件降低用车成本吗?
奇怪的新闻,奇怪的逻辑,奇怪的感叹。

今天要做点什么,昨天已有规划,但我觉得太少了,少的可怜,但多少才算合适呢?
今天会见到挂着几幅抽象派假画的墙,会是多么的陌生吗?
今天会见到排满长队买返乡火车票的老乡们,会是多么的熟悉吗?

写到这里,突然怀念起那些写诗的日子,真的不知道什么是诗,才会敢写。无知也是快乐的。

好了,祝福自己今天一切顺利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