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桑切斯今晨梅开二度之后

阿森纳2:0赢了降级的桑德兰,大腿梅开二度,其中一个还是厄祖助攻的。不过这样激动人心的场面,下一场可能就没了,甚至下个赛季也不再有了。

一方面,二十年来,阿森纳从未失去欧冠资格,算是一份荣誉;另一方面,十二年来,阿森纳无缘英超冠军,更被看成是丧失斗志的表现。

桑切斯不喜欢没有斗志的阿森纳可以转会,我不喜欢没有斗志的阿森纳,却不想移情别恋,不是我欠她的,而是找到了同病相怜的感觉,我怕放弃了她,紧接着就会有人有样学样放弃我。

朋友提醒我,需注意避免受吸引力法则的影响,这个法则认为“你是你所想,而非你想你所是“,好比你喜欢的球队或你的星座,不仅没有斗志,性格上还跟个天枰似的犹豫不定,做起事来摇摆拖沓。我很容易相信这些都是我天生的病。

负面的东西容易被放大,尤其是在大多数人在大多数时候的表现都差强人意的状况下,越脆弱的人,越容易对号入座,越是对号入座,越是发现无药可救,然后……

乐观点看,我也可以对着镜子说,如果是有意识的去吃一些苦,不一定就是能力有限吧,也可能只是做了一件力不从心的事呢。

做错事总是有机会改的,好比排错了阵型用错了战术,一场输了,下一场赢回来就好了。可是人不对了,一切都难以好起来。

我呢,最怕自己不对。而且,可恨的是,我既不能转会,也不能解雇自己。

和尚还是臭皮匠?做人心态放平身段放低姿势摆正最重要!

刘韧先生在今年四月初,建了一个“互为人师”群,我自觉不够做人师傅,但三人行做个臭皮匠还是够胆的,遂申请加入,有幸认识到一帮很聪明的人;

他时常会在群里抛出一个议题,算是提问,也在找新的答案,来来回回讨论几句,思维就活跃开了,不再拘泥于个人的小框框,对任何参与或者关注的人来说,这都是好事;

比如他问:三个和尚没水吃和三个臭皮匠能顶一个诸葛亮的区别在哪里?如何避免前者,鼓励后者?

对这个做人的议题,我是深有感触。这两种人,我都有做过。既有和尚的那种“没有你老子照样活”,也有臭皮匠的那种“有了你我们才会好”。

这两种人的区别,在于对自我的认知。和尚认为不用别人帮忙,自己照样能喝到水,而臭皮匠会承认个人智力不够,需要更多的人来帮助;前者只看到自己的优点,而后者更容易看到对方的优点。

回想起来,似乎我最开心的时候都是拥有臭皮匠心态,而一旦到了和尚心态,我就几乎要离职了。

所以,我似乎也有思路应对这种状况,去避免前者或者鼓励后者。

首先,自然是从自身找问题,多多自省,凡事先问问自己的问题在哪里;

其次,经常看看合作伙伴的优点,并且要予以信任,关键时候要交的出去;

然后,也不要忘了让对方看到自己的优点,能者多劳,不怕吃亏;

最后,当然也是很重要的,不要贪功,功是虚的,毫无价值;不争面子,面子是别人给的,不是自己勉强的;一句话,能捞到里子就守住了基本盘,就够了,其他有的,纯属运气,要感恩。

实际上,我在回复这个问题的时候,并没有想到这么多,只是觉得值得记下来,不想又细化了一步,老实说,都是血淋淋的教训。希望不要再犯。

这十句话送给已完结的十月

1、为什么“人终有一死”听起来很坦荡,而“你注定会失败”听起来就很沮丧呢?在我看来,这两句话根本就是同一个意思;

2、如果你想走最酷的路,你可能需要一架湾流飞机;如果你只有一双腿,那就老老实实的走自己的羊肠小道吧;

3、能把自己做好的人,从来不教别人怎么做,绝大多数事情不是教不会,而是学不来;每天说努力奋斗的人其实蛮可悲,因为能有成就的人从来都是把说这些废话的时间用在了实际行动上;

4、看着镜子里的一头白发,我情不自禁的给自己敬了个礼;

5、哦,原来“无知者无畏”不是贬义。我原以为是说“越是没见识的人越不要脸”呢;现在看来,是说“一个人越不懂越要无所畏惧的去装懂”,反正懂的人也没时间拆穿你;

6、为什么说很多人像小孩子一样呢?因为他们每每遇到挫折,总是先一通乱哭,哭完之后,就像个孩子一样指望有人能帮他解决问题;

7、爱面子的人,朋友总是不太多的,因为他总希望别人只看他光彩的一面,而那种时刻,又是极其稀少的;

8、如果你曾经对人好过,施过一些小恩惠,请务必拿个小本子记下来,毕竟,除了你自己之外,没人在意你付出过什么;

9、有人吐槽人际关系强弱有别,说等到做点小生意才发现,跟你买货的往往是不太熟的人,而不是熟人。继而得出结论认为,熟人都希望你过的好,但也不希望你过的太好。我觉得这个结论是错误的,因为,并没有人希望你过的好,只要过的不找他的麻烦就好了;

10、朋友之间主动示好的一方,往往过得并不太好,所以才有时间跟你来谈谈感情;

你可以远离犹豫不决的人 但我不能不迁就自己

任何一位理智的人,都应该希望自己的性格里少点犹豫不决的特质。毕竟,勇于决断而不是瞻前顾后才是成功的基石。

就好像阿森纳球迷眼里的温格,既想要好球员,又想要价格符合自己的价值判断,不知不觉,转会窗开过要关,还没有撸到来之即战的好球员。这世上真有好球员,比如伊布,也会害怕与这种人为伍。

不幸的是,我恰恰也是这种人。坦白的说,犹豫不决不是性格,而是害怕失败的心理,或者说对“成本最低”期望的错误理解。问题是,我知道这是问题,可就是改不掉。

在进影院之前,我跟朱注把《谍影重重》前四部集中复习了一遍,一致认为第五部要谈谈妮基和伯恩的往事才对,它在前几集中埋有伏笔。万万没想到,妮基死了。这种不能推动剧情的死亡,虽在意料之外,可惜也不在情理之中。

痛苦的是,一部电影看完了,并没有发现编剧比我和朱注更牛逼。虽然,我确信他们的确更牛逼很多。问题是,电影票的钱已经出了,纠结编剧是不是傻逼的确没劲。

这个八月,虽然很热,但远比之前的大半年好过太多,毕竟,朱注陪在我身边,每天琢磨着要吃几根冰棍、要看几部电影、要玩多久的玩具、要玩多长时间的手机,这些都能给我力量,能让我动动脑子去联想点别的。类似于《X档案》里面的外星人究竟是地球人的骗局,还是外星生命的调情?这些都跟朱注没太大关系,可万一他的小小脑袋看完这些会蹦出什么好玩的想法也不一定呢。

他陪着我,或者说我带着他出过几次门,大多停留在电影院、台球馆、麦当劳或者肯德基。他已经习惯了我一边讽刺垃圾的洋快餐,一边又为好莱坞的文化快餐叫好,这个暑假,关于“猴子想上树但不能轻易地让猴子上树”的撩人宗旨,我也差不多灌输完毕,但他可能不吃这一套,当作耳旁风吹过就忘。

他能记得我输给他的几局台球,包括我怎么不走运,击打黑球的时候不幸让白字落袋,以及我又如何幸运,在击打黑球的经历中,十有八九是一次搞定。

他跟我说,他想发明一种机器,把旧玩具放进去,只要输入图纸,就能出现新玩具;情商比较高的老爸,会第一时间问他想要什么样的新玩具,然后等他睡着,去天猫上下个单,隔一两天,就能得到儿子一个大大的拥抱;但像我这种,居然给他讲起了3D打印技术能完全实现他的念头,不仅让他感觉自己的想象很没新意,甚至打击了他再次幻想的兴趣;是选择做情商高的老爸,还是选择另一种不讨喜欢的人,我犹豫过一两秒。

但要说这个八月有什么遗憾,还是回到阿森纳,两轮丢掉5分,丢人都丢了几个月还不罢休。再看看我,也是如此吧,而且还不止几个月,已经一年有余了好不好。有时候,我会犹豫要不要忘掉阿森纳,后来想想,我不能假装不认识那个不喜欢的自己,对不对,毕竟,连自己都不喜欢我,还有谁会喜欢呢?

贾跃亭要不要先把乐视做好 再谈微信会有什么危机?

“微信是伟大平台,但如果一味追求垄断,无视用户价值,丢掉开放、共享、自由、平等的互联网精神之后,未来将会怎样?”

如果这个问题真的来自乐视贾跃亭,我想他确实没理解互联网精神的“开放、共享、自由和平等”需建立在用户的最低参与和管理成本之上。

从结构上说,微信独大或者说所谓的垄断并不会产生问题,它更接近于一个疆界的概念,是没有意识到的存在而不是什么有病的问题;真正的问题在如何参与微信的生态建设,在这个大体系里,共同参与建构规则,调适权利,以释放所有参与者的服务能力。

既然贾先生讲这句话,意思无外乎他有心建立另一个尊重用户价值的平台,只是可惜,很明显他对生态的理解还停留在搭台子的阶段,生态是留住用户的空气,台子谁搭的,一点也不重要。能保证谁把戏唱好才更要紧。

另外,我建议贾先生多看看自家的乐视电视,等哪一天乐视的开机、调台和播片的速度跟打开微信公众号一样快了,再去讨论别人家的事。

毕竟,贾先生跟我这个卖咖啡豆的个体户不一样,牛逼越大,越得干好本分活才是。

这算是一个不认为乐视已经智能的乐视电视用户的忠告吧。

人人都爱网红 那哲学家怎么办?

关掉朋友圈的直接好处是:你不在频频拿起手机,即便依然无聊,但也有理由去干一件需要花费整块时间的事,比如读一本书、看一部电影、走一万步路、或者喝一杯咖啡。

按照热心咖友的提醒,我学做一杯冰滴咖啡,方法简单,把15g左右的咖啡粉倒入250毫升的冷水里混合,放冰箱里冷藏12个钟头后取出,用滤纸滤除咖啡渣渣即可饮用。考虑到它在13号的下午两点被放进冰箱,所以,这件事干的足够愚蠢,让人尴尬,无论如何,我能喝到的冰滴咖啡,都不会很正宗了。在加上明天要出远门,超过24个小时的冰滴还是冰滴吗?只有等我回来再做鉴定了。

另外,吃饭也需要整块的时间,如果我没有忘记冰箱里还有饺子的话。芳回东至之前,包了大概四五十个饺子,铺满一整层冰箱抽屉,捏起来虽然冰冰凉凉,但有四五顿饭不用麻烦倒是好事。在平底锅里放点油,一圈排开十几个饺子,等热气上来,滋一点水,盖上锅盖,就能干成一件大事,让人很容易有满足感。想想那些北方朋友走路说话都底气十足,也许与经常吃饺子有关。我觉得,能把吃喝拉撒做的干脆利落的人,到哪儿都能挺直腰杆。

实际上,我已有好几天没有翻书了,手边有两三本书同时在读,但滋味淡了,勾不住人了。相反,这几天喝过的咖啡,却有非常明显的焦苦味,不管是深焙的哥伦比亚豆还是中焙的耶加雪菲,一瞬间染上了某种焦虑一般,从杯底传递给我,我能感受到这是一连串的反应。

脸书上有一条关于“为何对瘾品上瘾”的视频,很是给我启发,视频里有不少例子,有一条说,越战期间,数量众多的美军士兵染上毒瘾,而越战结束时,他们当中大部分人却在回到美国后不治而愈,并未成为瘾君子;另一条说,伤经动骨的重病患,往往需要某种毒性极猛的药品来减缓身体痛苦,这种药品原本也极易上瘾,是毒品交易里的头牌,实际结果呢?病人病愈后无需专人辅助,也能轻松“忘掉”这种药品的瘾性。换句话说,这些瘾品的物理属性并不是造成使用者患瘾的主要原因。这条视频想证明,所谓的瘾,无论是对毒品的毒瘾,还是离不开手机的网瘾(这点不是原视频说的,是我强加的),其实都是与世界缺乏连接的表现,人这种社会性动物,离群索居是逆反天性的。

为什么我们离不开社交媒体?是因为我们想努力维持与这个世界的连接,即便这种形式上的连接本身很脆弱,且意义缺缺,但不妨碍我们不断的刷朋友圈,点评朋友们的动态,通过那些经过编辑与修饰(甚至不是原创)的文字与图片来重新理解并定义身边的亲朋好友:哦,他对雷某案的态度三观不正呢,以后少理他;哦,她对那个小孩的不幸遭遇施以援手,好有爱心,以后多跟她玩……

“人要如何面对自己”与“人要如何面对其他人”这两个问题实际上创造了两种职业,站在人性的对立面提出逆性问题的人,被冠以“哲学家”的名号,恰恰跟那些在“小咖秀”上对着摄像头嘟嘟嘴巴就能满足观众任性“连接”之需求的年轻女孩相呼应,后者之所以被尊为网红,因为她们更容易让人舒服、让人更加任性,受欢迎是理所当然。

不知道有没有人问过:“这个世界没有哲学家会变成什么样子?”但是,一定有人认为:这个世界如果没有网红,我们连一刻也活不了。不信,你先卸掉微博、微信,远离秒拍、小咖秀试试?

总之,我发现,我们可以很久很久没有灵魂,但是不可以一刻不呱噪。比如此时的我和你。

当我成为球迷时我想成为的只是自己

第一次在电视上看球,看的是四川全兴,忘了对手是谁,只记住魏群、马明宇、黎兵这几个名字,时间大概在1997年;喜欢的第一支球队是成耀东时代的上海国际,2003年令人兴奋也令人沮丧;几年后我却站在了虹口体育场的6号看台。

蓝魔那三年,我看到复出前的吴金贵在上海市北某高尔夫俱乐部里的心不在焉;我见过杜威带球长途奔袭逆转广药那一刹的血性;我在八万人感受过申花2:1干掉尤文图斯的惊奇;我体会到谢晖谢幕战时跑到6号看台,将手里的蓝魔公仔扔给朱注时的温馨;连CCTV5也在某期亚冠比赛集锦中,把结束镜头定格在6号看台朱注拍手的画面上,足足有5秒钟……

那些记忆,值得回味,身为蓝魔,倍感荣幸。直至朱骏把郜林卖掉,我才意识到这位老板眼里的争冠与我这个球迷眼里的争冠根本不是一回事,所以,我问自己,我为什么会成为球迷,当我喜欢一支球队的时候,我又是为了什么?我想,至少不该喜欢一支老板只拿足球做道具的球队吧!

到了2010年10月底,阿森纳在客场干净利落的战胜曼城,我才断断续续的看起英超,再到来年,当小法、纳斯里同时离开后,我才发现自己爱上了阿森纳,原因不在温格,而是我觉得自己很像这支球队,至少很像温格打造的这一支阿森纳。

是的,时间到了2011年,我在上海混生活的第12个年头,却混的不如那些我熟悉的但比我晚来且看起来也不比我聪明、甚至在行为上都没有我勤奋的一些朋友,他们在这个城市,通过自己的努力,买了房,有了车,开了自己的公司,过着我以为的成功生活。我呢?却沉浸在之前结束的一段失败的创业经历中不能自拔,即便身在一家业内很具知名度但于我性格却格格不入的公司里做着所谓高管,也跟职场新人一样迷茫、失落、焦虑、犹豫……用尽所有这些负能量的词来描述我当时的庸人自扰的那幅傻逼样再恰当不过。我想我需要恢复信心、需要调整、需要树立新的目标、需要认识真正的自己、需要一点一点地行动,跟阿森纳一样,至少跟很多球迷眼里的阿森纳一样不争气,不是吗?

正如我无法让我的手指头能长得长一点显得修长而优雅一样,有些目标无法实现,但并不意味着那就是坏事。我也很喜欢冠军,就像所有的创业者都希望自己的公司能够上市,成为行业典范,为用户创造真正的价值,至少在初心上,我们曾无数次规划着美好,而不仅仅是为了金钱。但最后呢?你会发现,如果你活不下来,一切都是枉然。

2005年,我在一家初创的杂志公司做运营,2009年,我却亲自结束这本曾经风光过的杂志。同时,另一本信奉活下来比活得风光重要的与前者相同时间创刊且有共同读者市场的杂志,如今已经平静地庆祝过了自己的十周年庆。

我们喜欢英雄,可自己却不敢去做英雄。这多多少少证明了我们需要勇气、需要忍耐、需要包容、需要成长……也许,“路越长的人成长的速度越慢”,我觉得我理解到了这一点。同时我也懂了,如果连自己都不敢去做英雄,凭什么期待英雄会出现呢?

我不反对任何人爱冠军、要冠军、爱阿森纳、骂阿森纳,甚至为了避免无谓的、情绪化的争论,这篇文字的标题都刻意强调“我”而非“我们”,仅仅代表一个人的感受罢了,如果能引起你些许共鸣,也只是说进你内心而已,不代表我想影响谁批评谁鼓励谁贬低谁,没有答案的辩论没有意义。

既然能有个理由让你我爱上这支球队,那也有理由自由解释你对她的爱恨忧烦、自由展望你对她的期待嘉勉,何必讨论对错。我猜,你喜欢的不仅仅是这支球队,更是自己。

总之,我爱的球队更像是一面镜子,里面的我是谁,我得问问自己能不能看清。

如果你不是美国队长 做人做事就别那么任性

看完《英雄内战》,回来再补两集复仇者系列,疑惑这集讲联盟内讧的故事,为什么会算在“美国队长”系列?因为冬兵的渊源么?那黑豹算不算联盟新人呢?要知道红衣女巫是在《奥创纪元》里出场的哦,莫非,这集就是想让大家再认识认识这位队长。

至少我对他的印象已经不如以前,如果说不接受体制约束尚能证明其为人崇尚自由、尊重个体的话,那在替老友洗刷冤情的过程中所展现出来的偏狭、包庇、虚伪会让人很不舒服:他有很多中国公知才有的毛病,为了一己私恩,这边做不到与当事人感同身受,那边却能代替其忘记伤痛,且以大爱之名。

当然,除此之外,更让我不舒服的是,某人还说我像极了这位队长,说我:自大、偏私、知错不改、死犟……这几个形容词,能同时出现在我身上,无论如何都是贬义居多,也就是说,这些词反应出来的极有可能都是事实。

我得先检讨下。说自大不怪我,见识少的人难免自大,见的多了就能改掉,只是还要再花点时间;说偏私,约书亚格林在《道德部落》里指出,偏私是天性,我逆不了没办法;说知错不改,有时候是不知道错了,也就是能力局限,不知者不怪,有时候是面子问题,不触及底线的时候,改不改错也没什么大不了的,还有时候可能就是想证明条条大路通罗马,只是一不小心走到了巴拿马,运气使然,怪也没用;再说死犟,也看怎么理解,难听点就是不撞南墙不回头,形容人很愚蠢,不聪明,手里有好东西都抓不住,好听点的就是坚持喽,朋友圈各种励志,总不忘劝人坚持再坚持,不就是要你死犟一点点么?

其实,某人忘了指出来,我这个人本事没有,却总能扯出一大堆理由让事实合理化。比如我一再坚称小孩子到了十三四岁就该推出去逼他独立成长什么的,她没反对,可能只是不愿意说出口罢了。

昨天早上,有位朋友发来一篇关于星巴克的文章,提醒我内容要如何做才会显得有趣味,我表示感谢;昨天晚上,另一位朋友发来一篇关于蓝瓶子咖啡馆的故事,提醒我咖啡是个好事业,值得坚持,我也表示感谢。现在想想,这两件事都在告诉我,咖啡爱好者眼里的好才是真的好,我别自大看不见,同时,也别半途而废。

实际上,已经让我不那么喜欢的美国队长可能就是想告诉我,做人做事任性一点也没什么大不了的。反正过日子嘛,先得让自己喜欢才对。

Google回来过 短暂重逢 且别且珍惜

【2016032807】昨晚不用VPN也可以打开Google,仅仅只过了一晚又恢复原样。即便顺利回来,也好像被岳父母的家规吓走的愣头青,辗转回归,即便姑娘的爱还在,却已嫁做人妇,不复当年。更何况,在万众创业全民赚钱的今时今日,探讨自由只是一小撮失败者的兴趣。即便这些都不是问题,那总有一天,它还会想着念着自己的初衷,彼时,结局不还是一样么?好吧,短暂重逢,互道珍重。

【2016032806】Papi酱只是娱乐圈里万千谐星之一,生命力再顽强也拉不住观众们短暂的好奇心。所以,罗振宇们愿意投资她,带她变现又有什么问题可指责的呢?广受尊重的《南方周末》、《新京报》等媒体不一样需要靠卖广告续命么?除非这些反对者愿意一人一份众筹赞助,那种情况下去干涉才合情理。

【2016032805】朋友圈有段鸡汤文,指出人生要交四位朋友,分别是:一个欣赏你的人,在你穷困的时候,能安慰你帮助你;一个有正能量的人,在你情绪低落的时候,能陪着你鼓励你;一个为你指路领路的朋友,在你迷茫时带你走过泥泞、迷雾,与你迎来柳暗花明;一个肯批评你的人,时刻监督你、提醒你,让你及时发现你的不足…..可惜缘分不够,我只能在镜子里遇到这几位朋友。幸运的是,他们几位都蛮懂的跟自己沟通。

【2016032804】克林特·伊斯特伍德在《老爷车》里问观众:何为生死?阅历丰富的老人家与纸上谈兵的年轻人对此看法不一,老人家从复杂阅历中品味出“简单”,生的光荣,死的伟大。而年轻人则在想象里看到“简单”,生是愉悦,死亦不悲。两种看法本身分不出高低,但给人的力量却有不同,对我来说,后者明显要苍白无力。就好像谈人之痛苦或焦虑,以为是庸人自扰,实则无自知之明而已,可惜这一点,世人最怕看清。

【2016032803】克里斯蒂安·贝尔在《美国骗局》里至少表现了对人忠诚的一面,无论是对继子、情人还是朋友,盗亦有道不过如此。这样的人物设定,恰好与联邦探员做局钓鱼的龌龊行径有了明显对比,后者讽刺了只做表面文章的正义是假正义。贝尔在剧中说,这个世界不是黑白分明而是灰色的。的确,一个男人只有在看懂何为“灰色”之后才能谈得上成熟与否。

【2016032802】#生存有道#如果你朋友的公司正在招聘,看到他满世界的发广告,恰好你也有合适的人选,请你一定要推荐给他。幸运的话,你就做了一件对双方都有利的事。同时,你的朋友也很期待你会珍惜这份幸运,因为,他完全是给你面子才聘用了那一位。也就是说,他帮了你,而不是你帮了他。

【2016032801】#生存有道#千约万约炮不约,东买西买单不买。家传格言,与君共勉。

价值变现与技能变现不可混为一谈

【2016032707】做喜欢的事,可以住的便宜点,吃的差一点,因为这是价值变现,心理舒服就好。做擅长的事,必须赚的多一点,更多一点,因为这是技能变现,当然追求利益最大化。

【2016032706】人类2.0的说法会不会让你感觉刺激?由此,人类进化到“永生”并非不可能,如果你也认为“肉体”并不重要的话。想象一下几百年后,一个带着你所有记忆、模仿你所有行为的机器人出现在你的后人面前,就是一件稀松平常的事啦,因为那种机器人与现在你所熟悉的相片、视频在记载和传播信息上没有本质上的不同,只是更加丰富、逼真了而已。

【2016032705】我喜欢篇幅简短悬念重重结局强烈反转的好故事,“虚构”的目的是想通过思维逆行来打开脑洞,比如《9号秘事》。令人尴尬的是,现在的新闻业者也喜欢这样的风格了,很多新闻的连续报道往往前后矛盾,结局意外。既然不能输出事实,新闻业者到底想做些什么呢?

【2016032704】某些企业称自己做黄埔军校,意思是说他们为同行输出了多少多少人才。可惜大多数时候,这种理解是不知羞耻的。企业培养了人,还是人促进着企业成长,相信哪点更多,决定了你的格局高低。在我看来,人比企业重要,否则也就没有卡耐基的名言:“夺取我所有的工厂、市场和资金,只要人还在,四年之后,我仍是钢铁大王。”有野心是好事,但野心寄存于格局之上,没有格局的野心是徒劳的。

【2016032703】#段子#1、淘宝上卖什么东西是没有差评的呢?试试卖降落伞吧,这种产品有没有好评很难讲,但差评肯定不会有了;2、结婚之夜,不巧停了电。想想反正洞房么,熟门熟路的,没灯一样玩。不过,媳妇儿问了一个问题让我有点吃惊,她问,要不要点根蜡烛?呃,玩那么大我还真没想过呢;3、铁砂掌和罗汉拳谁厉害?以我数十年对武术的痴迷和研究,这个问题不难判断,罗汉拳必输无疑。难道你见过石头赢过布的么?

【2016032702】前些日子,老爸不幸脑溢血住院,回家陪他的那段时间,感触颇深:1、身体健康永远是第一位,其他的都是浮云;2、爱你的人始终在乎你,唯有这样的人值得珍惜;3、难报父母恩,可怜孝子心。父母对子女能不顾一切,但儿女对父母常常是有所保留;4、抱团养老这个事可以提上日程,三五个关系不错的家庭组团,以老养老,若干年后剩下来的两三个老人再由后人集体赡养,可谓养老的合理对策;5、人品,体现不了谁对你不好,却能体现你对别人好不好,若希望被人关心,就得先真诚付出。

【2016032701】让我感觉绝望的四个场景:考场、病房、阿森纳的比赛和汽车后座。